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35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第2页)

第35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第2页)

事,会不会有类似的其他惨案,只不过不为后世所记载?

史官向来不愿意记载女性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女人的事都是小事。就算闹出人命惨案,那也是女子本弱,死了也正常。

刘娥想,男人不在乎,她是女人,她在乎。男人当官当皇帝解决不了这种事,她来解决。

她作为大宋站在最高处的女人如果连民间女子被欺压的事都解决不了,还有谁来替她们伸冤?

刘娥看着一直不敢穿上身的龙袍,轻轻抚摸:总有一天,她要光明正大穿出去,让群臣跪拜在她的脚下,让天下的男人,也要跪在女人的裙底

下!

“这些男人竟然还是我们汉人?”邓绥身为东汉太后,原本听到汉朝被夸同样很开心,她也没少为大汉的建设出力,然而听到后世打旱鲅如此荒唐的事迹简直难以置信。

“我大汉可不认这样的不肖子孙!”

“这些后世男人该不会都是什么胡人吧,想要灭绝汉人根基才如此残忍?”别说女人觉得荒唐,正常点、有点见识的大臣们也觉得荒唐。

世家兴盛首先就需要人丁兴旺,哪个大家族不希望自己子嗣更繁茂,把孕妇和新生儿都给打死了,谁来给家族开枝散叶传承香火?

大臣们只听说过谁家弟子强抢民女、奢靡无度纳妾无数、管教无方子嗣无法无天的,第一次听到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孕妇鞭打至死的,简直惊呆了。

“还好我大汉没有。”

对比之下,大臣开始感念太后的好,而在他们家中,大臣们家里

的女眷更加感念邓太后。还好太后是女人,懂得女人的苦。

邓绥专政时期,正好遭遇了大旱,大旱之后又是蝗灾、水患,还有丝绸之路开辟后带来的瘟疫,西域不稳频繁扰边,大汉也过得不容易。

但是好在这时候还没有打旱越的恶俗,民间在朝廷部分不满邓绥的朝臣有意引导下,开始把天灾往邓绥身上引导,说是因为太后当权阴阳颠倒遭遇了天谴。

但是邓绥并不是一个会被轻易打倒的人,一边派人赈灾,一边开仓放粮,经济正在缓缓恢复,开始平稳过渡。

除了政治手腕厉害,邓绥还兴修水利解决了水患,派兵平复了边疆叛乱甚至还平复了海上贼寇,文治武功都很厉害。

邓绥喜爱文学,还支持开办学校,第一次男女同校;

宦官蔡伦造纸是为了迎合她,也实实在在做出了成就,让有条件的贵族大臣家中女眷也有了读书写字的机会;

邓绥还支持许慎编修了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天幕上有过多次引用,古人对文字的释义许多都来源于《说文解字》,也让女性和底层人士多了更多识字机会。

“学校扩建,书籍多多刊印,争取每个乡村都能出一两个识字的。”邓绥一条条施令发号下去后,大臣们正要像往常一样反对,邓绥直接一句话堵死:

“让更多乡村男女多学些圣贤书,知道礼义廉耻,不要把天灾变成人祸。村民愚昧迷信祸害的不止是女子,还有无辜幼儿无辜老人,死后都不得安生,你们不怕你们后世子孙祖坟被掘?&34;

大臣们顿时沉默了。

谁敢保证,他们能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人沦为平民后一定继承了祖先的才华和勇气,能不被愚昧村民欺压?尤其是山东和河南地区的官员,这两个地区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原科举大省。

——虽然史料上关于这两地在明清时期打旱越的风俗很多,但是谁敢保证,其他地区是因为识字率更低没有人记载,还是说更为蛮夷已经司空见惯不需要记载?

历史民俗的种种,因为战乱和各种原因资料不全,许多资料遗失只能通过只言片语的材料猜测,哪怕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许多历史也保持猜测状态,提出多个可能性,并没有直接下论断。

但是对于听到天幕这种神迹的官员来说,自己

的老家出现这样残忍的事,老家的那些故人怎么办?

古人最注重故土,哪怕自己考出去,故土一定还保有族居之地,还有宗祠祖坟,是家族的根。

家族的根万一后人败落了保不住,被人当旱贼给挖了,那岂不是更影响风水影响家族气运?

“太后贤明,实乃百姓之福!”山东河南两地的官员快速赞美道,心中则是迅速下决定:赶紧把老家的男女孩子都送去学校,老人思想固执没得救,孩子们还有救!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生闷气,他任命大臣们严厉查处打旱贼之事,但是对于女性地位,丝毫不肯松口。

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极为强势专横的帝王,对大臣对文人开创文字狱和廷杖,把封建帝王权利高度集中,大臣们的地位与女性一样,在明朝也下降了许多。

文人被迫只能学习八股文,被迫顺从,忠诚,还不能要求高工资、更不能贪污。

可以说朱元璋自身能力不差,作为开国帝王权力欲大也正常,但同时,他的出身他的起义经历也注定了他个性的强势偏激,和不肯听劝。

——后世总是说朱元璋唯一听劝的是马皇后的劝,成为帝后后依然称呼马皇后“妹子”,或许朱元璋的确念旧,的确对马皇后有夫妻深情,但朱元璋的本性注定他的深情依然是以自己为主。

他对马皇后有很多偏爱吗?

——满后宫的孩子,儿子就有足足26位,有些宠妃同样是一人好几个儿子,还不算女儿。真偏爱马皇后的话哪里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