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 第九十六课(第2页)

第九十六课(第2页)

他是真的想赢。

三人里最从容的当属苏轼了,他不紧不慢地研究着李晓诗给出的纸笔,把玩了一会儿,整理措辞,然后落笔写思路。

他一开始听到李晓诗的“无理要求”时也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聪明人的大脑基本都是共通的,虽然他不是什么浪漫主义的诗人,但是李白的作品和他的作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比如都很豪迈之类——所以他只用想一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再代换一下如果让自己来写这样一首诗,会怎么写,用到什么技法就好,所以全程都还算淡定。

李晓诗也不去偷看,她很规矩地站在大厅前方,还给直播间的观众们举了个例子。

“诗词赏析嘛,就是很简单的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究竟好在哪里——大家可能不太习惯赏析的方式,那我来给大家念一点赏析吧,同样选取李白的作品。"

直播间外,杜甫兴冲冲也找了纸笔出来。太白兄的诗,他也可以。虽然没有上到天幕上去,但他也可以当做练习来“赏析”一下。

李晓诗

:“就拿《静夜思》举例吧——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意。”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来烘托思乡之情。疑是地上霜的‘疑’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半梦半醒……而‘霜’字用得更是巧妙,一语双关地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以及身在他乡的凄冷;诗的后两句,是在用……深化思乡之情,望’对应‘疑’。…‘思’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鲜明地勾勒出……月夜思乡的形象。”

李晓诗每说一句,天幕外的杜甫都跟着恍然地点头,认同又赞叹: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这里竟然还能这么解释?真是妙啊——

另一边,李白的表情逐渐凝固。

一直觑着李白脸色的小童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您真是这么想着写的吗

“噔。”

李白放下酒盏,不语摇头。

他能说什么,他能说这些分析里的有些东西连他都是头一次知道吗?原来他在写诗的时候想了这么多吗?

逐字逐句的斟酌是没错,哪个字要更妙更得心喜有时候也确实是要考虑很久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妙”吧,它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通诗明文的人天生的一种感觉感知,能够在一看一听之中就知道这个字的好和精妙——但要这样逐字去抠,是不是还是太过了一点?

好吧,虽然大家凑在一起品诗时,确实会有这样的场面,一起对某个字眼进行发散性、又针对性的夸赞。

可也没见谁会搞出“这个xx字和xx字对应,表达了作者刚睡醒到彻底清醒的状态转变,从而表达了作者xxx”的“赏析”啊??

太离谱了吧!!刘邦皱起眉。他琢磨了一会儿,扭头看向萧何:"大风起兮云……"

萧何稳如泰山:“——臣不通文墨,这么精妙的作品解析不了,力有不逮,陛下可以叫子房来,他会。”

在家里的张良:别cue,我不会。洪武年间。

朱元璋跃跃欲试:“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朱标面无表情:快别秀了,丢不丢人啊。有没有人能来啊,快点把他爹带走?

直播间里,

听了李晓诗的“例子”,几人神色也各异。

书生头上的汗越流越多,佑老爷倒是仍然高高兴兴的,就等着什么时候结束了他好下去跟生意伙伴吹一吹,苏轼更干脆,把已经写了不少字的纸随意地一揉丢到一边,利索地重新写。

等李晓诗喊时间到,苏轼早已罢笔,书生却还在紧赶慢赶地往上添字。

李晓诗也不催,只问道:“两位是要选择口述还是让我来读你们的答案?”她也很干脆地没去问那个观光的朋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