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秦皇汉武在历史直播间抢答 > 第七十章(第1页)

第七十章(第1页)

刘娥与李贤妃几人面面相觑,俱是纳闷不已,孟姑娘这话…究竟是何意?祯哥儿他……

李太妃心中更是焦急不已,暗暗祈祷道:祯哥儿啊,娘没别的希望,只望你日后千万不能受奸人蒙蔽,听奸人挑唆,犯下糊涂事啊。

这时,孟棠的声音再次响起,

【说起来,此事巧合得压根不像一场意外,刘娥这边前脚刚下葬,后脚就有人把她并非皇帝生母的消息,悄悄告诉了赵祯…那么,问题来了,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同,混淆了后世人判断告密之人到底是谁…主播在这里,想把这个问题抽丝剥茧来说一说。】

【原本在宋朝正史的记载里,这个告密的人是赵光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可到了南宋时期,一个叫王铿的文人写了一本记录北宋趣闻野史的《默记》,他在这本非正史的小说里,暗戳戳把告知宋仁宗身世的幕后之人,改成了刘娥的好闺蜜、与她一同抚养赵祯的杨淑妃…】

画面中,出现年轻的赵祯因刘娥之死、而哀伤难以释怀的场景,这时,杨淑妃走来安慰他,"儿啊,莫哭了,你要多保重身体啊!其实,你真的不必太过伤心……这样吧,娘把当年之事实话实说跟你说说,其实刘太后并非你的生母,你的亲生母亲啊,是去年刚刚去世的李宸妃,是刘太后把她杀死的

啊!”(1)

赵祯猛地抬起头,涕泪涟涟迷茫问道,"什么…太后她,竟不是我的母亲?!"

接着,赵祯一边派兵围住刘娥前夫、后认之为娘家兄长的刘美府邸,一边又找来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派人去开棺查验李宸妃的尸体,一时朝中人人自危…

画面外,杨太妃看得心头一阵发寒,急忙跪下含泪悲泣道,"官家,当年我进宫之时,年纪尚幼,处处得到您的体贴和指路,您于我而言,如姊如母,更有多年朝夕相处的情谊,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告发您!请官家一定要信我,不然,我…我愿以死明志!"

>

接着,李太妃也哭着跪下,恳求刘娥不要怪罪赵祯,刘娥扭头看了一眼殿外,宫人正抱着看花花的幼童,把李氏扶起来后,眼中布满了凝重,缓缓道,“朝中既然有奸人挑拨,后来之事,倒也怪不得他…不过此事倒提醒了我,与其日后让旁人借此生事,不如我们亲口把实情告诉他,祯儿以后啊,就光明正大的有大娘娘、二娘娘和小娘娘疼爱了…"

李太妃闻言大惊,"官家,不可啊…"

刘娥笑了笑,"放心,今时已不同往日,我如今是大宋天子,又有何人敢以我无亲生子为由挑衅?就这么定下来了,等祯哥儿再长两岁就告诉他…"

此举让赵祯一生怀念三位母亲的恩德,后来与刘娥再无嫌隙,此是后话了。。。

【但主播认为,无论是从《默记》这本书本身的可信度来看,还是从利益纠葛的角度来看,杨淑妃把这事告诉赵祯的概率都很低。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可信度,就拿李煜之死来说吧,在各种正史记载中,李煜都是郁郁寡欢病死的,但王铿在这本书中,偏偏给他安排了一种不一样的死法——】

【他写道,在七夕节这天,李煜写下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命人演奏,乐声被赵光义听到后,为‘小楼昨夜又东风’这句勃然大怒,命人将先前赐下的赵氏独门神药——牵机药,将他毒杀了。可这句‘声传于外,太宗闻之大怒’,读来让人感觉十分怪异,因为王铿在前文写了赵光义苛待李煜,赐给他的宅子离皇宫挺远,要骑马才能到达,这里为何乐曲声就突然能传进重重宫墙,被赵光义听到

呢?】(2)

【主播猜测呢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李煜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风雅才子,他命人演奏的是高音唢呐,还听得津津有味;第二种,赵光义其实悄悄爱慕着李煜,所以在七夕这个古代情人节,才会偷偷跑去李煜宅子外头偷窥,却发现李煜竟三番五次引来东风想炸了他的小楼,于是一怒之下,当场封心锁爱毒死了他…】

赵匡胤尴尬地愣住了,不是,请听我解释,我可以作证,赵光义那混蛋再不成器,他也没喜欢男的这癖好啊!

什么赵氏独门牵机药,压根没听过这名字。。

【言归正传,其实从李煜这个故事就能看出《默记》是胡编的孤本,并没有史料辅佐,而王铿此人也并非

当时知晓机密的朝中官员,他生活的时代,是两百年后的南宋…一般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以正史记载的为准…何况,杨淑妃并没有告密的理由,她和刘娥一向关系很好,做这件事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其实,如果再联系南宋时期掀起的、愈发严重压迫女性的风潮,就很容易理解,王铿为什么会这么编——因为,刘娥在他们眼中已然是大逆不道的擅权女子,刘娥的好朋友杨淑妃,又能是什么正面形象呢?告密这种不体面的事,怎么能是尊贵的王爷做的呢,一定得精心挑个宫中毒妇来顶锅!刘娥和杨淑妃不是关系很好嘛,他偏要写杨淑妃背叛刘娥,写女子之间并无友情。至于史实嘛,北宋文人编纂唐朝女子资料时就罔顾史实,到了南宋不过是一脉相承罢了。】

如果换个朝代的官员可能会脸红,但宋朝的士大夫们大部分可不会,他们面色一派平静,心中一直在思索,有什么办法能把天幕给赶出去。

【而在宋史的记载中,是赵元俨把此事告诉的赵祯,逻辑到这里就十分顺滑了,为什么呢?还记得刘娥上位为维持朝局稳定,打压党争和宗室之事吗?赵元俨自然也在被打压之列…】

【赵元俨这人呢,从小就很得赵光义喜爱,如果不是他的排行实在太靠后,赵光义直接传位给他也说不准……等赵恒即位后也没亏待他,不但授予他中书门下平事章、两镇节度使等职,还封这个弟弟为荣王,他的盛宠从一件事就能看出端倪…公元1015年四月二十三,赵元俨位于皇宫东北角的荣王府起大火,导致临近的雍王、相王等六府宫邸全被烧毁,接着,旁边的皇宫也被波及,内阁左藏库、崇文院、秘阁各处皆被烧毁。。】(3)

【这场持续一天两夜的大火,烧毁房屋2000来间,宫中多年积攒的数十万本珍藏图书、无数名贵香料、珍宝绸缎付于一炬、无数救火的宫人死于火中…这场火被扑灭后,整个皇宫不得不重新修葺,宋朝开始创建整理校勘书籍的部门和官职,一直到赵祯亲政年间,这趟被烧的书籍也没填补整理完毕,可见损失之巨大,连赵恒都感叹‘两朝所积,一朝殆尽’。】(4)

【虽然《宋史元俨传》中提了一句‘侍婢纵火’,但并未记录具体的原因,而且宋朝其他的官方史料中,并未提及是何人纵火,甚至,连皇宫都被烧没了,赵恒还赦免了此事的涉案之前,完全不像他该有的正常反应,让人不得不怀疑纵火的到底是谁…值得一提的是,在真相扑朔迷离、并不明朗的情况下,

清朝文人却在小说《玉堂逢辰录》中,编了荣王府中婢女与人私通被发现、发泄仇恨纵火的故事,那些男人,逮着点风头就给女子造黄瑶的习惯,真是自古以来就未断绝过啊…】

【说到这里,请天下的女子们认真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必须要努力掌握一技之长、争取参与社会活动的原因,只有有了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才能从根源上得到公平,才能摆脱动不动被男子泼脏水、一有坏事就甩到女子身上的命运!】

很多年轻的女孩子顶着父兄的谩骂,捂着嘴哭了起来,女子的命为何会这么苦?家中有好事,他们说是哥哥弟弟带来的福气,家中有坏事,他们却说我们是扫把星…对,这不公平!

【可是,不管到底是谁的责任,赵元俨身为王府主人,惹出这么大的祸端,赵恒竟然仅仅把他降为‘端王’、罢免武信军节度使之职,毫不追究………而且,在赵元俨的示弱恳求下,赵恒很快又为他赐了新宅,还让他再次担任两镇节度使,其得皇兄喜爱可见一斑…唉,不得-->>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